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里,我校四年级语文组华春雷老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诊断课,聚焦于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《琥珀》。本次诊断课不仅是一次文学鉴赏的深度探索,更是一场科学知识的生动演绎,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自然奥秘之旅。
课堂伊始,华老师以复习提问开启,通过回顾琥珀的基本概念和上节课内容,唤醒学生记忆,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。接着,围绕琥珀形成过程,华老师引导学生默读、讨论,梳理出松脂滴落、包裹昆虫、形成松脂球、变成琥珀这几个关键阶段,学生们在互动中明晰了每个阶段所需的漫长时间和特定条件。
评课环节中,听课老师们对这堂课给予高度评价。老师们认为,课堂环节设计巧秒妙,紧密围绕教学目标,从知识讲解到思维拓展,层层递进。在教学方法上,刘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,鼓励学生自主思考、合作探究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。同时,课堂注重语言文字的品味和科学思维的培养,将语文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有机融合。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,如进一步增加学生自主发言的时间,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;在拓展延伸部分,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。最后,分管教导蒋老师作总结性发言。对今后语文教研公开课提出建设性意见:如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导学单、任务单等形式来丰富教学手段,同时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性,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绿标相关知识,筛选最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交流探讨。
这场诊断课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,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。相信在这样的探索与交流中,语文教学将不断进步,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。